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育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关于教师直播课堂课后感悟(热门3篇)

关于教师直播课堂课后感悟(精选3篇)

关于教师直播课堂课后感悟 篇1

从11月份才开始参加每周四的分享学习,虽然时间不是异常长,可是每次的分享会都感觉过得很充实。

每次听课,收获最多、印象最深的不是教师讲的资料,而是听课结束后大家针对当期主题的探讨和观点碰撞。

一个人的思维局限性很大,能想到的点很有限,观点也可能有偏颇,大家会针对不一样的观点进行讨论,也会有很多反驳意见。能听到对同一个主题从不一样角度的阐述和理解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利于客观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去分析产品和现象,也能带来很多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

同时,大家每次选题的范围也很广,不局限于自我领域的一小块,每次听课的时候会汲取很多新的营养,不懂的概念或信息会及时查询帮忙理解,也是一个不断拓展自我认知边界的过程。新的一年继续认真学习鸭~

关于教师直播课堂课后感悟 篇2

特殊的时期,最美的遇见

题记: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我遇见了你,就有了特殊的课堂,特殊的身份。

课前准备

一、熟悉软件

网络直播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我一接到直播任务就抓紧时间准备:下载希沃、钉钉直播软件;和家人建立直播课堂,反复试用、熟悉直播的每一个环节。

二、教学备课

研究教材,深层次的把握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想要说什么?想要学生从中学到什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考虑到课堂时间只有30分钟,上课形式的特殊性,学会懂得取舍,抓关键内容,精心设计,争取做到在有效的时间把课本知识精准地教给学生。就连课前播放的音乐也是要精心地去准备。在上直播课时,每个老师都要提前进入课堂,所以我在执教《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时,提前播放了北京、新疆的风光视频和《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让学生对北京和新疆有了初步的了解,轻松愉悦地走进课堂。

课件的展示也是上好线上课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毕竟我不是专业做课件的,所以为了上好一节课,我要浏览十多个课件资料,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有时为了做一张满意的PPT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过,这次网络直播又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学会了制作课件的许多方法,比如:希沃上的蒙层、动画效果、图表制作、思维导图……

三、反复推敲课堂过渡语

课堂过渡语就像串联珍珠的丝线一样,把教学活动一个个串联起来。为了课堂高效,所以课堂中的每一句言语都要精确推敲,为上好一节课,我的课堂语言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写了又划,划了又写,反反复复都要改好多遍。

课堂实施

一、精心上课

生活中处处需要仪式感,虽然是在家里上课,但我还是首先在自己的仪容仪表上做了精心的准备。提前5分钟进入课堂,做好上课准备。课堂上做到语速放慢,语言亲切自然,有意识的利用与本课有关的视频、限时作业、互问互答、各种美读等方式,积极地去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认真地去完成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二、作业布置

网络教学和一般的教学一样,也需要适度的家庭作业,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个人认为,既要控制作业量,还要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毕竟在家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节奏慢肯定是一个常态,只有循序渐进,逐渐调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作业批改与反馈

作业是复习和巩固的重要手段,所谓“温故而知新”。但布置不检查,不反馈,效果几乎为零。所以,一定要批改并反馈作业情况。但线上批改不同于线下批改,有时为了批改作业,就要连续对着手机一两个小时。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自己对一节或几节课教学情况的回忆、小结、分析与反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教师能努力地去分析自己课堂与学习相互关系的优点和缺点,那他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所以,我们要及时地去反思。”

上完一节课,我会反复地去看看自己的直播回放,看课堂教学目标是否高效地完成,重难点是否突破,看课堂语言是否简单、清晰、准确、生动,看看教学环节是否设计合理,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以期下一节课会更好。

课后和老师交流,听取他们的一些建议;和学生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听课反馈;和家长交流,实时了解孩子的居家学习情况,以此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

20__特殊的一年,让我们与网络直播有了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相见。未来已来,将至已至,网络教学正在以他独特的魅力走进我们。

关于教师直播课堂课后感悟 篇3

有幸听了x教师的一节语文课《搭石》,让我受到了很多启发。

课堂上,康教师成熟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精心备课,整体把握教材

康教师首先提问,什么是搭石,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难遇见搭石,同学们的回答什么都有,随后康教师把搭石的图片展此刻前面,孩子们恍然大悟。

第二:细节处理,掌握重点段落,句子,词语

对于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康教师领着孩子们反复诵读,理解其中含义。第一自然段讲解了什么是搭石,康教师随后提问,为什么要有搭石呢?孩子们已经反复诵读后很快地就能说出原因。说出原因后孩子都十分有成就好感。

课文有一段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康教师读:前面的,同学们读:抬起脚来,康教师读:后面的,同学们读:紧跟上去。这样反复读了几次,康教师逐渐加快了速度,让同学们切身体会了什么是协调有序。这个环节给我触动很大,不是单纯的讲解协调有序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在一个小游戏中让孩子们理解了协调有序的概念。

第三: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走搭石时,年轻人是背负老人过河的,主要体现了家乡人尊重老人的优秀传统品德。可是,康教师引导孩子们:老年人怎们过河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是年轻人背着过河。康教师乘胜追击:那此时的这个老人年轻时怎样过河呢?同学们思考了一会说:他年轻的时候也背其他老人过河?康教师又问:那此时背老人过河的年轻人,年老的时候怎样过河?同学们这次不假思索的回答:其他年轻人背着过河。所以,这体现了什么品德呀?同学们自然能回答出来啦。

联系自我,需要提高空间很大

听了康教师的语文课,更让我感受到:要想给孩子们一杯水,自我必须先有一片汪洋这句话的道理。所以,我们年轻教师要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教师。经过这次听课,开阔了我的眼界,看到了自我的不足,同时。对自我也提出了很多问题需要思考,怎样让自我的教学方法更吸引学生,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课,相信经过自我的不断努力,必须能拉近距离,不断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