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知识 \ 学习心得体会

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感悟(合集六篇)

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感悟(精选6篇)

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感悟 篇1

多读书,好学习,敬老爱幼是我家的家风。从我记事起,不管是在姥姥家还是在我家,我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书籍摆在大书柜里。姥爷是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他酷爱读书,姥姥说他从年轻时每个月都要买书,读书后要还做笔记,写心得。多读书才会有知识,有了知识才会有眼界。姥爷姥姥顶住当时女孩子不用念那么多书的压力,省吃俭用,把他们三个女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现在妈妈和我的两个姨过得很好,真的感谢姥姥姥爷啊!妈妈爱读书的好习惯又传给了我,以至于我很早就开始看书,一年级就可以流畅地看报纸了。现在姥爷姥姥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需要有人照顾。妈妈她们姐妹三个都在暗暗较着劲对父母尽孝,时时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有时间就带着我回家看望姥姥姥爷,陪姥姥姥爷说说话,做做事。

守时诚信,互相尊重是我家的家规。在这条家规的规范下,我上学没有迟到过一次,做事很有诚信,得到了老师与同学的好评,在班里有很好的口碑。在我家,爸爸妈妈很尊重我,把我这个小孩子的地位提高了不少,家里的事情我也可以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这让我自豪不已。这也让我学会了尊重别人,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感悟 篇2

望着墙上的时钟永停歇的秒针绕了一圈又一圈,忘了你的离去有多久,只知道我痛得很深很深。又得写心得了,每每这个时刻,我的心都很痛很痛,因为我又得把结疤的伤口撕裂开。你可知道,你的突然离去,是我一辈子无法言语的痛。曾经想过时间是治愈伤痛的最好良药,总想着以后会好的。总认为一切都会过去的,可是现在想来,依然是锥心的痛,只是我现在有了可以活下去的理由———我们的女儿。女儿啊女儿,你一直都是妈妈的动力,以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几年来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和女儿一直共同成长着。

女儿啊女儿,为了你,我从悲伤的茧中破壳而出。家庭的变故,犹如天崩地裂。我的世界开始倒塌了,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吃不下睡不着。每天是妈妈一口口汤水地给我灌下去、就这样在家里整整呆了快一个月,从未走出过家门。这段时间,每天晚上临睡前,是女儿最伤心难过的时刻,也是我最艰难的时候,6岁的女儿总是哭着要找爸爸,而我只能强忍伤痛,安慰她说,爸爸去了美丽的天堂,他在那里一直关注着你,你要表现好,爸爸就会很开心了。从此,女儿也越来越懂事,常常说,妈妈我要好好吃饭,快快长大,好像爸爸一样可在帮你做事。此时,学校的领导,同事,亲人们常常为我送来了关心,他们关切的话语犹如一阵阵春风,温暖了我的心灵。从他们的脸上,我也读懂了担忧,为我的现在担忧,为我的将来担忧。想到可爱的女儿,想到你依然阳光的笑脸。于是,我抬起头来,重拾笑脸!

女儿啊女儿,为了你,我一肩扛起了我们的家。没有了依靠,学会了骑车,学会了交电费,学会了取款,学会了放手,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在工作中寻找开心的源泉,学会了在苦闷中寻找快乐的理由!看到女儿你的笑脸,我再苦再累也值得。看到你那么爱画画,妈妈咬咬牙,也送你去学画画,你也非常争气,你的每一张画,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每张画都让我爱不释手,我总是看了又看,每次看到你的新画,我总忍不住,拍下来,传到qq空间,闲时,总是看了又看,让我消除疲劳。有一次,你在作文中写到:妈妈,在我心目中,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自从爸爸的离去,您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家。虽然再苦再累,可您从未在女儿面前埋怨过,在我心目中,您真的是一位坚强的妈妈。在生活中,您给了我双重的爱,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让我虽然缺失父爱,却依然健康成长。我想对您说,我这有您这样的妈妈而自豪、读着读着,我的眼眶湿润了,女儿真的长大了,懂得理解妈妈了,妈妈依然会为你扛起一片天,虽然妈妈的肩膀没有爸爸的宽阔,但妈妈会为你撑起一片天。

女儿啊女儿,为了你,我带着你走在阳光的路上。经历了这些,妈妈也明白了身体健康的重要,于是,唐寨山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驾云亭中洒下了我们的汗水,妈妈带着你领略了九仙山的神秘,征服了大小险,春来寻春,冬来看雪,秋来赏叶,夏到玩水。我们一起行走在阳光下,领略着大自然的美丽,一路风光一路成长。

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感悟 篇3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在每个寻常老百姓的一屋一檐之下,一言一语是家风,一举一动是家训。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从《颜氏家训》到《傅雷家书》,家风是从古至今流淌在华夏儿女骨肉亲情里的一股热血。对于我而言,家风就是祖辈浴血战场的一块墓志铭,是父辈艰苦创业的一部奋斗史,更是我辈奋力拼搏的一张新蓝图。

薪火相传的坚守,爷爷说“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我的爷爷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他17岁就参军报国,在部队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挥洒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退伍后的爷爷留下了一身顽疾,可他毅然拒绝了留城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偏远老家当了一名村干部。他带领村民开山挖路,种果增收,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可爷爷却因癌症晚期倒在了他炙热的土地上。奶奶时常抱怨,“他这个当官的,日子过得还不如一般百姓嘞!”当年姑姑上学要5元学费,只得去跟乡亲邻居借;村里有征兵的名额,爷爷不顾一心想参军的父亲,把名额给了家庭困难的其他青年。爷爷总说,“我家多吃点苦,群众就多尝点甜”,他用对党的绝对忠诚,征战沙场,效忠祖国;他用对人民的无限热忱,服务群众,绽放余生,真正诠释了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党员担当。

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感悟 篇4

近日在很多法治栏目中都看到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不得不说这些误入歧途的孩子令人痛心。但在这令人痛心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迷失了方向,一步步走向犯罪的边缘?作为家长,作为未成年孩子的监护人和引导者,我们又该反思些什么呢?我认为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家风,家训,家教。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犹如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的历程。不同的只是树苗需要人工制作的木架来扶持它,匡正它的成长轨迹,而孩子们则是需要家长的精心教育与帮助来健康成长。对于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们,我不敢断定全部都是由于家庭的影响因素对他们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产生了恶果,但我确信,对于他们的错误,家庭环境自己家长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时候,家风,家训以及家教的好坏都被最有力地证明!

在我看来,首先,家风是一种教育方式的传承,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是一种需要潜移默化的教育理念。换言之,家风即家庭的一种风气,是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准则。它需要先内化于心,而后外化于日常的行为中。因此,对于孩子的家风教育并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的行为教育上,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精神教育。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指不仅仅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简单的判定正误,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其所以然,进而引向教育的核心。如此反复,使家风的存在逐渐进入孩子的内心,形成一种行事的内在准则。再者,家训作为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家庭传统,至今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着强烈的影响。相对于家风来说,家训则显得更为具体易懂。它就是对家庭成员的一种要求或者说是一种警示,明确地指出行为方式中的禁区。古人有每日诵其家训并将其熟记于心之礼,细细想来,这种传统也不是全无道理的。熟记于心之后,每当你行事之前便会不自觉地以家训为准,符合则为之,不符则拒为之。事实上,家训的存在是对家风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以达到内外共同要求的目的。

最后,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一项——家教。它主要是以父母双方为主导的对孩子的亲身教育。这种教育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可以说,家风与家训的教育都是家教内容的一部分。家教内容体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当然,家教的成功与否也能直接反映出你是否是一名合格的负责人的家长。尤其是在孩子的认知阶段,他们所有的认知标准都来自于父母对他们的引导,所以这段时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一旦形成,是很难再改变的。因此孩子的一生与家庭教育的质量真的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首先作为家长的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做起,给他们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好的家庭教育。

我相信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更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误入歧途者之一。可是这些不是只要想想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作为家长的我们来做些什么是我们的孩子远离危险的边缘。家风不是说说而已,家训也不是背熟就作罢,家教更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我们必须首先自己要重视这三者的存在,而后才能将其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风正不正,家训严不严,家教好不好,不是别人说了算,自己孩子的未来才是最好的证明。不要等到无可挽救的地步再后悔自己当初教育的懒惰与放纵,要从现在开始担负起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百分百地投入自己的爱给孩子,给自己以严格的要求,以高标准的家庭教育助孩子成就美好的未来。

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感悟 篇5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本单位。人自出生以来,家庭是第一个学校,也是一个人终生的学校。建设良好的家庭作风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意义就极其重要了。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风建设将为建立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是一个3口之家。家庭传承给我这个小家庭打出了良好的基础。我爷爷参加了八路军,入大西南做战,解放后到云南省政府工作,后病逝于洛阳。父母都是村里的民办教师,奶奶卧病在床,服侍都是父母在做,妈妈的付出最多。因此从小家里就养成了孝顺老人的好风气。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们兄妹4个,从小就不怕吃苦不怕累,在家里肩挑背扛干农活,在学习了勤奋上进。除姐姐帮家里农活初中毕业就留在家里外,我们兄弟3人都考上了大学,在我们村里是从来就没有的事。因为我们都是从最穷的农村走出来的,养成了能劳动能吃苦不讲究吃穿的好习惯。养成了孝敬父母、追求上进的好作风。回想一下父母给我们树立的家风就是:勤劳、俭朴、学习和负责任。

参加工作以后,有了自己的独立家庭,事业上也有一定的进步,担任了领导干部。生活条件也好了,物质丰富、诱惑颇多,在这样的条件下,继承家风、干净负责做人成了家庭建设的头等大事。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身体力行才能树立好的家风。总结了一下,在生活中,我们家形成了以下的几点想法,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践行的作风。

一是孝是立家之本,做人之本。孔子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有二义,一是恭敬心,二是认真行。

二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我们的国家自信从传统文化中来,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要从历史文化中去继承创新。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向西方学习。在家中,从孩子8岁起,集中了3个孩子,每周坚持一下午的经典学习,先后和孩子共同诵读了《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书,孩子们可以大段大段的背诵。就这样,孩子的传统文化学习坚持到了上高中。单元蒙养正,相信会给来带来人生的最好营养。

三是要有正气,走正路。在家庭中,讨论社会上见闻,分辨是非和善恶,认识庸俗和浅薄,做一人有修养头脑清醒的正派人。

四是做人要实实在在,要能吃亏。做事要想清楚,要负责任。

人人都喜欢和讲信用能负责的人打交道,这就是人品。

五是保持艰苦朴素的习惯。我们在农村养成的好习惯,要在现在的孩子身上继续传承下去。我始终认为,无论社会物质有多丰富,朴素和节俭都是应该极力倡导的好作风。

六是坚守党纪国法。党纪严于国法。党纪国法和家庭密切相连。

一人违纪违法,牵动着一个和几个家庭。要对家庭负责就要坚守廉洁奉公的纪律。在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讨论反腐的最新情况,惊叹于贪官们的胆大妄为,也为他们曾经的业绩而惋惜。也为在位者时刻敲着警钟。

以上是在家庭建设中的一点做法。做为一家之主,我会努力。

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感悟 篇6

从古至今,家风和国运,也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家风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孟子也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现在,各地也都在倡导“最美家风”,寻找“最美家庭”,就是因为,家与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家风关系社会风尚,影响国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经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内容,人们众所周知的《弟子规》、《礼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就记载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细节,有很多家训警句,现在依然可以作为人生应秉持的原则。去年,我市武隆的杨兴明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中宣部、全国妇联还将杨兴明老人树为“全国教子有方先进典型”,就是因为这个家庭传承一百多年历史的《黄氏家训》,教育了黄家一代又一代子孙,形成良好的家风,值得更多家庭学习。

家风是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道德伦理和礼仪规范,在今天需要进行传承。对待传统文化,有个常识判断,就是不能全盘照搬,盲目拿来,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要求,围绕家风,既要继承传统的优秀的文化伦理,又要积极将时代先进的价值元素植入进来,来为每个家庭提供可以依循的教育价值观,形成新家风。

这种教育价值观所要凝聚的,也就是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既要有传统家风崇尚的礼仪、仁爱、勤劳、朴素等等基本品格,又绝不能缺少现在国家倡导的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也只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现代文明进行有效融合,形成时代价值,形成新家风,家庭教育才不会出现那种价值混乱的现象。

《礼记·学记》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当前,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来凝聚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形成符合现代社会文明需要的“最美家风”,让每个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理性的共识,来不断催生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最美家庭”,让家庭更加和睦,社会更加和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