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精选3篇)
为学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广泛普及推广非遗知识和京剧艺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西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调动、激发学生传承“非遗”、弘扬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的信心和热情,使“非遗”项目进校园得到有效传承。西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在西陵区幼儿园、小学、中学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推进我区非遗振兴发展。对近5年年非遗进校园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戏曲进校园”巡演
西陵区文化馆联合宜昌市京剧团精心组织了《贵妃醉酒》《斗悟空》《拾玉镯》《空城计》《三家店》《红灯记》等优秀传统剧目,先后赴全区近60所幼儿园、中小学开展了185余场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演出足记遍及全市各区城乡校园,共服务学生观众150000余人次,让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欣赏到经典戏曲的精彩演出。
二、开展“京剧兴趣课堂”、京剧知识讲座活动
每年组织宜昌市京剧团专业老师前往基建、桃花岭、童欣、粮食、卫生等幼儿园,宜昌市实验小学、葛洲坝、东方红、三江、外国语、常刘路、东山、樵湖岭等小学,宜昌市三中、四中、五中、九中、二十五中等中学以及宜昌市委党校等学校开展“京剧兴趣课堂”30节次,京剧知识讲座演出等活动62节次。课堂上向广大师生普及戏剧曲艺知识、教唱戏曲片段、传播戏曲广播体操,与孩子们积极互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弘扬了戏剧曲艺传统艺术。
三、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授课形成长效机制
要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而学校更应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近传承人,于是西陵区文化馆干部与非遗传承人胡文英、西陵莲响舞传承人袁登鹏、京剧大师谭联寿等一起,近几年,走进城建幼儿园、葛洲坝实验小学,宜昌市实验小学、宜昌市三中等学校与师生一起建立剪纸、莲响舞、京剧兴趣班,他们常年成为学校的编外老师,开展传习教学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教师都参与到非遗近校园的活动中来,帮助老师们掌握戏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推广普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为西陵区非遗进校园活动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非遗进校园活动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反响热烈,让在孩子们学习之余,能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亲身参与非遗学习,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将潜移默化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培养了学生们对非遗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唤起广大青少年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引领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营造了非遗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了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12月20日下午,桐城市嬉子湖中心小学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桐城市文化馆馆长郭骊、著名作家江觉迟女士、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传承人薛海霞老师应邀莅临指导。
“拉大网唱渔歌,鱼儿不止大海有”亲切的桐城渔歌响起,立刻有了浓郁的乡韵,这是江觉迟老师在教同学们唱渔歌。江老师教得认真,孩子们学得也很专心。现场气氛活跃,掌声不断。在展览区,不仅能看到精致的图片,还能通过文字了解桐城的非遗文化的悠久历史。
“哇,好漂亮!”再看剪纸区,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传承人薛海霞老师在教该校留守儿童剪纸,一张张小小的红纸在薛老师的剪刀下不一会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老虎、可爱的小兔子、憨厚的老牛......一个个灵动有神,引得学生们连声赞叹。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跟着老师学起剪纸来,零距离感受到剪纸文化魅力。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引入校园,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是黄梅戏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占萌老师正在六年级教室里教同学们唱黄梅戏,一招一式亲自教授,孩子们初学乍练,却收获满满,切身领略到了传统技艺的精妙,每一个稚嫩的动作都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与感受。占老师为该校学生带来了一场难得的黄梅戏国粹文化盛宴。
本次活动旨在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发展,得以传承。
提高学生现代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发挥绿色环境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使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绿色行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培养全校师生的环保素养,是一种契机,也是一种希望,它能有效地促进我校的校风、校容、校貌的转变,是我校师生的一致愿望。
本学期,在培养学生环保观念,创建绿色学校方面,我们学校脚踏实地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保持生态环境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由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工作,建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把环保教育纳入全校整体工作中,根据__省”绿色学校”标准把创建工作总体规划,学科教育渗透,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宣传活动等工作,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制定了系列目标明确,内容清晰的文件、制度,并做到责任落实,工作有计划步骤,互相配合,井然有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二、精心设计,让“创绿”工作蕴涵在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1、我们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教育的原则,召开以环保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让学生讨论怎样去做保护环境的“卫士”。
2、召开“我们共同的家园”队会,组织开展“环保”绘画、小报、演讲比赛,“我为环保献一计”等活动。还利用学校广播,板报宣传主题内容,举行书画展和环保手抄报比赛;
3、各班级设立”绿化角”,在自己分到绿化点上进行养护、盆景装点。
4、在学校倡导下开展“弯弯腰、伸伸手,校园因我而美丽”的“丢一捡三”活动,师生们养成好习惯,学校环境保持整洁有序。
5、组织队员们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擦洗街道护栏,清扫卫生死角,浇浇路边的花草树木,做好保护花草的宣传牌,给花草当保镖;向社会人士发出环保倡议书,使人人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卫生。
6、发动学生,利用废品搞小发明、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分类收集垃圾,变废为宝。
三、环保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学校要求各学科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教学中见缝插针,有意识地进行环境教育渗透,加强对学生进行节水、植树、防污染等环境教育。在课外,团队组织有计划地对环境教育工作进行研讨,学校把环保渗透作为教研组评优的指标之一,要求教师每学期针对学科特点写出环保渗透论文,使师生满怀激情地用心用笔去谈环保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
四、加强环保行为教育,提倡绿色生活时尚。
环保是一场绿色变革,环保是一种自然回归,环保更是一种生活时尚。学校把绿色环保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结合起来,如教育学生在家中种花种草绿化家园,水的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回收废纸,多使用再生纸,拒用一次性餐具,建议妈妈用无磷洗衣粉等等。在校园,教育学生争当绿色卫士,课间不追赶打闹,减少噪音。爱护学校一草一木,文明礼貌,也是一种绿色行为。为创造良好的班风校风,为创建绿色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课堂有机渗透,活动丰富多彩,使学生所接受的环境教育,从表层开始深入到了内心,再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五、今后的设想:
1、发挥省级文明村优势,配备校外环保辅导员,及邀请有关环保专家到校讲座。
2、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环境教育的现状及趋势。
3、多让学生参加各种环保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4、开设环保兴趣小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来,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花了大气力,下了大功夫,相应地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环保意识大大加强,他们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