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知识 \ 工作方案 \ 策划方案

中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实用三篇)

中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精选3篇)

中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优美的语言,体验中秋节的气氛。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含义。

3、在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各种味道的月饼,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一、教师简单为幼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人们看到月亮就会想到家人团圆,所以把中秋节也交团圆节,中秋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晚上人们吃着月饼,怀着喜悦的心情共同欣赏月亮。

二、欣赏民谣(中秋夜)

1、教师完整的为幼儿朗诵民谣。

2、请幼儿看图,教师带领幼儿有序朗读民谣,学习“赏月”“团圆”等。

3、幼儿看图小声朗读民谣。

四、迁移生活经验,感受节日氛围。

1、请小朋友讲一讲中秋节自己是怎么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非常明亮。像……)

2、幼儿一起分享月饼,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五、幼儿和老师一起唱歌《爷爷为我打月饼》结束活动。

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中,通过图片不但让幼儿初步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而且较好地学习了儿歌《中秋夜》。通过儿歌的学习,幼儿进一步地了解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此基础上又进行已有生活经验的迁徙:谈话、品尝月饼、唱中秋节的歌等,效果不错,完成了活动目标。

中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 篇2

主题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的习俗,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歌曲、欣赏中国结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乐意参与活动,愿意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品尝月饼活动,体验在集体活动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乐。

主题预知思考网络:

1、查一查,听一听:

来历—中秋节、团圆节、丰收节;

习俗—各地习俗(如:北京地区"送兔爷")

2、做一做,看一看:

制作月饼;

装饰"月亮";

制作"月亮";

给亲人祝福

3、尝一尝,说一说:

品尝月饼—种类、味道、制作(外形、材料);

茶—茶文化(来源、茶道)、种类(名称、颜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疗、休闲、工业)、参观茶叶店

4、讲一讲,唱一唱:

中秋节的祝福、中秋节的古诗、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节的音乐、赏月(月亮的秘密、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月圆、月缺)

环境创设:

1、主题墙饰:

收集图片、幼儿作品布置"各种各样的月饼"、"月亮的变化"、"不同的茶具"、"各种各样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题墙饰。

2、各活动区:

美工区:提供各种材质的纸、模具、牙签及各种基本材料等让幼儿进行"装饰月亮、茶壶"、"制作月饼、茶具"等活动。

阅读区:收集相关的图书、图片、广告画资料,供幼儿阅读与讲述。

益智区:各种月饼及月饼盒实物、各种茶叶实物、多种塑料刀叉等,可引导幼儿进行"茶的作用、形状"分类统计;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过程等。

角色区:收集各种茶具、茶叶、月饼盒等实物进行扮演。

家长工作:

与孩子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讲讲一些相关的传说;在过程中可与孩子介绍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茶叶、茶具的实物及图片,从中了解相关的知识。

协助孩子一起完成主题活动中相关的调查表,带孩子观看或学习茶道表演艺术。

中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 篇3

一、活动目标

1.明白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欢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明白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二、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常娥奔月》

三、活动过程

1.经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明白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明白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经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欢乐。

5.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我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6.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7.教师小结。

8.分享月饼。

4.尝试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