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育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幼儿园模板汇总3篇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幼儿园模板(精选3篇)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幼儿园模板 篇1

暑期,我走访了新初一四班的每个学生家庭,通过交谈、问卷方式收集了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我对这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做了分析,对自己新学期要开展的工作作出了认真的思考与准备。

我班孩子花期较长,但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他们的中学阶段目标却不甘人后,典型的起点低,而想要登上的台阶却高。作为班主任,我深知培养人就是培养他们对前途的希望。欲知对岸事,便要先渡河。我告知自己,我要做的不是打击这种想要进步的热情,而是要想办法去帮助、督促他们付之行动。于是我提议孩子们每天比其他班的孩子早到5分钟。每天5分钟,三年就是5475分钟,那便是我们自己挣来了91个小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希望这每天多出来的5分钟能被高效利用,助力孩子们尽可能缩短与自己目标之间的距离。由此出发,我从班级文化建设、德育工作开展等方面对班集体建设作了思考和计划。

孩子们的父母是我开展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撑,但通过接触交流,发现许多家长要么并不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要么了解孩子却因过于焦虑失了理性面对和解决孩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育学生们的同时,我也要对家长的家庭教育作出一定的指导和引导。

报到那天,有位爸爸偷偷跑来询问孩子小升初的成绩。得知成绩后孩子爸爸十分自责与气馁,反复自言自语说不该是这样的结果。我安慰他,帮助孩子合理地利用好暑假,从学习习惯到心理都尽快地完成中小衔接,尽快适应中学的节奏,孩子会进步的。暑期家访时孩子妈妈告知我,孩子今年暑假懂事多了,学习主动了,做作业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要家长催了。这说明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如同向日葵一样是积极向阳的,所以不能过早的去否定一个孩子的可能性,开窍也许是在得到鼓励的那一瞬间。

还有一位孩子的家长对于家访一事很是迟疑,不太想让我上门家访,原来是孩子怕我去家访时,父母会透露他的很多缺点,给我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其实也说明,孩子们是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评价的。也许他自身存在很多的坏毛病,但他在隐瞒的那一瞬间,可能不是为了隐瞒而隐瞒,更多的是渴望获得被老师公平对待的机会。我始终坚信:即使是普通孩子,若是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孩子。

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相信我们704班师生每一份坚持的“力所能及”,都能最终实现“心之所向”。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幼儿园模板 篇2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到俺家,老师走了俺挨打”,一句顺口溜常常挂在我的嘴边。还记得二十多年前,我的小学老师第一次到我家“告状”,我非常地害怕。心想:这下可得有一顿皮肉之灾。如今,家访已经是作为老师一项常态的工作和家园沟通的有效途径。虽说现代科技发达,通讯方式便捷:电话、微信、QQ、现在正在推行的钉钉软件……都方便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但面对面、促膝长谈式的家访仍有着它不容忽视的优点:谈话时间可以不受限制,面谈更能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昊霖是我们班年龄较小的孩子。第一次我走进了他的家门,一双大大的眼睛凝重而又有点羞愧看着我。家里6个大人没等我坐下就开始打开话匣子,各抒己见。更令我诧异是昊霖的奶奶见我们来了,一边热情的招呼我坐下,一边说:“我家孙子乖、记性好,会背好多唐诗。但就是不会自己吃饭、不知道自己主动上厕所.....”爸爸妈妈说:“因为在重庆上班我们没法照顾孩子,从小就是老人们照顾”,脸上显得很多的无奈。我只是静静地听着家人们各说各的,自然也就插不上嘴了。爷爷还拉着孩子说:“来,给老师背一首古诗”。长达一个小时,家人们渐渐地停息下来,我也说明了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孩子上幼儿园是他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希望家园共同配合与协作,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学会自理、学会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第二周开始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把昊霖送到了班上久久不愿离开,在我的再三劝说下才慢慢走出教室,还特别地嘱托我什么时候叫孩子喝水,什么时候叫孩子上厕所.....看到爷爷奶奶地离开,昊霖目不转睛地盯着,当家人远去的背影已不再他的视线内时,他刷得一下又哭又闹,接着便是地上一滩水(尿裤子啦)。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着,每天哭闹不休,真的像奶奶说的那样:不会上厕所(大便小便站着拉)、不会吃饭、不睡午觉、不主动喝水......一天下来我已经被30个孩子折腾地有气无力。记得星期四的晚上,我接到了昊霖爷爷打来的电话,李老师:“我们孙子是怎么回事晚上睡觉就说不上幼儿园,我们找个地方聊聊”。当然,我也是很有耐心地向家长解释。星期五晚上我刚到家,电话铃又响了,昊霖爷爷又问我说:“我的孙子怎么啦?是不是你们老师或幼儿园的其他人吓唬他了”,我一边安抚爷爷地情绪,一边耐心地与老人沟通。新的一周开始了,我当什么也没发生过,孩子来了我笑眯眯地从外婆的手里接过孩子,一天帮他换七次裤子、给他喂饭、抱着午睡一个多月,这一切都是那样的记忆犹新。有一天,抱着昊霖睡着了,不知道自己的内心如此的脆弱,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一学期过去了,我们细心地照顾着每一位孩子,昊霖也终于慢慢地学会了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自己睡觉,家长也似乎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是我用爱心和细心呵护孩子,用真心和耐心感动家长。除了每一学期学校规定的家访外,我还通过亲子活动、电话、微信、入离园接待与家长沟通。正确地引领家长科学育儿,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如今,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两年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昊霖的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学习品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记得上一学期末,妈妈主动给我打电话说:“看到孩子的变化很开心,特别感谢我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家长的包容”。这学期开学家访时,外公说:“我们孙子送到机关幼儿园没有错,李老师你太棒了!你教的学生将来一定有出息”。听到这样的评价我真的很感动,顿时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更大。

或许一次家访并不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但希望它能成为家园沟通的一座桥梁,提升家庭教育意识一个新的契机。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快乐、健康、茁壮成长。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幼儿园模板 篇3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平时,我们虽然会每天与家长送孩子来园时作沟通,也会与有特殊情况没来园的家长做电话家访,但是走进孩子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的家访总能让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与早上匆匆忙忙的沟通相比,走进家庭的家访更能用心的聆听家长的心声,也更能表达我们对家长与孩子的看法。更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孩子不在幼儿园还继续享受老师给予的关爱;更能取得了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期末将至,大一班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终于毕业了。作为大一班长期的“陪课老师”(每周兼课一天已经2年了),终于能在他们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去他们的家中看一看,与他们的家长面对面更近距离的做“亲密接触”,也能与亲爱的宝贝们再道一声“再见”。

24日傍晚,习习凉风迎面拂来,甚是愉悦。我邀上同样是“陪课”的陈老师,带着“暑期一封信”,揣上精心撰写的期末评价表,从幼儿园出发了。我们今天的路线很简单:距离幼儿园最近的20来位孩子。

犹如预料之中,家长们对于我们家访反应不一,大多的是惊讶,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毕业,不再去幼儿园

就读了,老师怎么还会来家访?有的说你们两位老师平时这么忙,怎么也来家访了呢?也有的的是欣喜,正愁没有机会和老师好好交流呢,我的孩子虽然即将踏入小学,但是在学习行为、生活行为上,家长很是不放心。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的高兴,很很多问题与我们沟通,有许多疑惑想请我们作答。面对家长这些态度,我们深深知道:毕业班的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更需要我们的引领,而走进家庭的家访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次了解、沟通的机会,对孩子,对家长,对我们自己,都将会是一次挑战。

相关推荐